功能性产品在家纺领域略显尴尬,众多家纺企业都很看好功能性产品的发展,但在商场、专卖店等主力床品销售渠道,功能性床品却并不多见。
首先,功能性纺织品脱胎于功能保健行业,而由于炒作、浮夸,甚至以假乱真的现象时有发生,消费者对整个功能保健行业,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信任,甚至是排斥。当大的功能保健行业受困于恶劣环境时,小的保健功能纺织品领域也被牵连,而且整个功能性纺织品的行业标准和检测依据相对滞后,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过度宣传的可能性,也降低了消费者的信任程度。所幸的是,近年整个功能保健行业的调整和自律,都在一步步规范和完善,而功能性纺织品的检测标准和行业规范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。
其次,功能性家用纺织品领域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:从胶囊、纤维、纱线、坯布、印染、面料到成品,产业链中的上下游之间缺乏沟通和深度合作,每个环节的生产商都想推自己的品牌、搞品牌授权,向下游发放吊牌,而且在宣传推广上也各自为战,这从客观上造成了消费者的认知混乱。事实上,一个协调有序的环境对一个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,只有各自做好自己的专长,上下游联动,共同培育功能性床品消费群体,才能真正做大做强产业。
再次,渠道差异是造成功能性床品发展不如功能性服装的重要原因。服装品牌背靠各地的黄金商业地段,而且随着服装行业的终端化战略,很多品牌拥有上千家终端,网络遍布全国,非常容易推广功能性服装产品;而家纺品牌终端化启动较晚,有着千家家纺加盟店的品牌只有几个领军企业,其他多是区域性品牌。由于没有渠道基础,功能性床品要想销往全国市场,难度比较大。因此,功能性床品的推广还需要一个可以辐射全国、辐射国内主流品牌的平台。
床品领域有其特殊性,功能性产品需要更加成熟的工艺研发。如天丝面料床品,在推广面料初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压力,而通过上下游合作研发,最终促使天丝床品走向消费市场。